第 1 页 共 4 页《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2.归纳、整理重点字词;理解文意,准确翻译;争取当堂背诵。3.对比《桃花源记》 ,联系当今社会生活24课大道之行也字词解释,理解 “天下为公 ”和 “大同社会 ”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意,归纳、积累文言重点字词;背诵课文。2.难点:抓住 “天下为公 ”,领会、理解 “大同社会 ”的丰富内涵。教学方法:1.朗读与背诵。联系现实生活,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解;文章简短,力争当堂背诵。2.合作探究。把课堂学习任务分层次梳理,学生合作探究,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先学后教。 课堂学习以生生互动为主,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学习问题,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集中归纳,点拨指导。4.课堂训练。以适量、有效为原则,进行当堂训练,通过训练,查缺补漏,反馈教学效果。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根据课下注释24课大道之行也字词解释,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标出自己有疑难的地方。2.依据预习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包括字词理解,文意理解;完成背诵。3.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Ⅰ【辅助环节】 (5 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 分钟)同学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一个著名的“天下为公”的题词,这一社会理念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刚刚学过《桃花源记》 ,桃花源里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社会中,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诚信相待。那只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其实早在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给出了答案,他称之为“大同”社会。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一种社会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大道之行也》 ,共同找一找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吧。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二、出示教学目标 (1 分钟)同“教学目标 ”。三、自学指导 ( 2 分钟)1.朗读课文,同桌相互听读,指正读音。检测措施:指名朗读;齐读;教师做朗读指导。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整理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大意;完成背诵。检测措施:指名学生按照字词类型做归纳、梳理;翻译课文。其他同学指正或补充,教师做总结。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