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顺差为何创新高?——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1. 为何中国贸易顺差扩大?

6月中国贸易顺差979.4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近期都出现了历史最大单月贸易逆差。欧盟4月贸易逆差354.46亿美元,创造历史最高记录,5月逆差287.36亿美元,虽有所缩小,但依然较大。美国3月贸易逆差1076.51亿美元,也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4月逆差870.77亿美元,逆差逐渐缩小。

1986年,越共六大召开,颁布了一系列的经济生产政策,开始改革之路。世界贸易中心(ITC)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的364.5亿美元到2021年的6685.4亿美元,20年间越南进出口额增长了17倍,贸易规模位于全球第20位,成为与中国和泰国一样的出口平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越南出口商品结构向比较积极的方向转变,加工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加,原材料和半成品以及农林水产品比重均下降。

但越南高速增长的出口并没有对GDP带来多大的贡献。虽然2015年以来越南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但现价净出口创造的GDP和不变价净出口创造的GDP发生了方向性的背离,不变价的净出口居然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越南的出口增加更多是靠价格的上涨,而非数量,数量是在下降的。

印度制造业发展缓慢,占GDP比重低。2011年印度通过国家制造业政策,目标到2022年使得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但到2022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仍在17%左右,和2016年的水平差不多。印度具有很多有利因素:人口红利、具有吸引力的国内市场、运输与劳动力上的比较优势、对美元相对较低的汇率贸易逆差诗,以及低政治风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原因在于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复杂的监管环境,过时的征地法和劳动法成为增加基础设施和低价人力资本的主要障碍。2014年莫迪上任总理以来,积极探寻在税收、征地以及劳工方面的改革,但由于遭到利益集团的反对,在国会并未通过。

正是由于在工业化和进口替代战略上的不成功,导致印度在去年拒绝加入RCEP协议。莫迪曾说:“当我站在所有印度民众利益的角度来衡量RCEP时,我得不到正面的答案。甘地的力量与我自己的良心,都不允许我加入RCEP。”虽然没有加入RCEP,但印度仍然依赖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制造品,尤其是在今年过热的需求下。

4. 日本制造逐渐没落

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基本上对日本都是贸易逆差。比如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中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再比如2015年到2021年贸易逆差再次扩大。但今年以来中日贸易逆差掉头向下,开始缩窄,并且日元出现了大幅贬值,原因是什么呢?

#FormatImgID_21#

按理说零关税实施之后,贸易双方都会增加进出口的份额,同比增速都会提高。但事与愿违,今年以来中国对日进口逐月回落,对日出口保持平稳,促使6月贸易逆差为10亿美元,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8亿美元逆差。

中国自日本进口零关税主要商品: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容器变压器及其他部分电子电气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设备、阀门、部分发动机及其他机械产品,部分汽车零部件、大部分仪器仪表、大部分塑料及其制品(包括塑料马桶圈、餐具等)、部分化工品。其中第一大进口商品就是机电产品,占比达到65%。

日本是中国机电领域在RCEP成员国中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全球范围内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国。由于中国自日本进口半导体设备、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汽车及其关键零附件等产品的进口额较高,中国机电产品对日贸易常年保持巨额逆差。2021年我国自日本进口机电产品1337.5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4.41%。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为160.6亿美元,同比下降3%。

如果国内外是统一的大市场的话,为何国内相对便宜的工业品不出口至国外,促使喇叭口合拢呢?比如国内动力煤期货价在6月20日时为849.8元/吨,而美国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为332美元/吨,根据当日汇率美元兑人民币6.712来计算,国内煤价比美国低62%左右,这一国内外倒挂现象在2022年持续扩大。我们根据同样方法在同花顺数据库中找到了几个国内外倒挂的原材料价格,其中包括钢铁、化肥、硫酸钾、棉花、猪肉等。

去年10月12日贸易逆差诗,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各地要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我们以广东的工商业销售电价来代替全国,比较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电价,可以发现欧洲电价是最高的,美国电价是最低的。但美国的商业和居民用电价格都是远远高于工业,而中国居民电价在过去历史上都低于工商业,这几年逐渐在靠拢。因此整体上中国的电价是低于欧美国家的。

中国没有出现输入性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稳价工作。6月22日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的抓手即为保供稳价,国内保供稳价或将常态化;7月14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上,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做好下半年稳物价工作,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7月22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组织召开了2022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提出,面对复杂演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回升预期,下半年的主要任务依然是保供稳价。

也正是中国在制造业上的转型升级成功、在经济政策上的调控得力、在成本上的有效控制,今年在全球通胀大幅高企、国内疫情再次泛滥的背景下我国能取得贸易顺差不断创新高的成就。预计今年剩下月份还有可能继续创新高。

风险提示

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国际局势恶化;美国经济加速衰退;美国通胀再创新高

(蒋飞为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