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巨芝:网名一叶小草,珞衡,喜爱诗词书法,安徽六安人,现客居上海。
珞衡习《勤礼碑》帖,此帖多为男性书之,因其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一女子书之,甚为惊叹!珞衡诗词,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其语言结构灵巧生动,与当代一些口语入诗的大家相比,胜于雅,很是让人喜欢。她的作品忧柔中透着活泼,如跳动的音符,扣人心弦。惜与吾皆为草根,飘零客居,然对诗词之热爱,浸染血脉,无关名利无梦生的诗句,抒己之言,与世无争,倒也乐得其所。
她的《夜荷》其中“夜生清露月生烟”,“留与三分梦里蓝”也是真真极好的佳句。《对荷》“入户香风不掩门,半池清影半池云。一时雨过黄昏后,花气能绝十丈尘。”这首诗读来似曾相识,但又有新鲜!诗人的巧妙,很有动感画面,引用毫无违和之感。首句来自唐朝武元衡《春暮郊居寄朱舍人》“春水满池新雨霁,香风入户落花馀。”“不掩门”宋.赵善信《步月池》“灯火黄昏尽,无家不掩门。”还有宋王洋诗“哀王孙有秋来月,几处愁人不掩门。”宋.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还有唐.白居易的“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些作者可谓信手拈来。而我最欣赏的是转结句,其转宕开,其结大气磅礴。试想夏日观荷,黄昏雨后,热气上升,风带着香气,这个“十丈尘”毫不夸张,写出了香气,脱了俗气。这首有景有议,以柔柔之风起笔再到大合,气脉流畅,可谓佳作。
她的词如《行香子.余生》“ 花开不扰,花谢无关。一个人,老在江南。心藏山水,眉染风烟。把茶放凉,灯依瘦,雨听残。 前尘休计,爱恨都删。余生里,许我清欢。月光谧处,轻放流年。愿愁能解,心能暖,梦能安。”上片写过去和现在,突出一个人,娓娓道来,不惊不扰无梦生的诗句,几个动词和形容词用的甚妙,如“藏、染、把、瘦、残”。过片八个字多少无奈、多少往事、前尘如烟,如突然悟道得大自在,放下即解脱。接着抒怀寄意,淡然之中求彼岸。而结片吾心安处是吾家,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这首词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渲染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写出生活状态,这首词深得秦观《行香子》之法。
《清平乐.初夏》“小窗闲对,枕着清风睡。一架月光花影碎,都是梦边香味。 梦里背影温温,无言偎尽黄昏。许我柔情何处,于君眸底掌心。”诗人与静中参悟,联想、思绪万千,是浪漫的,这首词犹如清照少女时代之作。“窗、清风、月光、花影、梦里、柔情、君眸、掌心”,组成了一幅羞嗒嗒少女怀春图,淡淡幽香与风眠,绵绵相思梦里安,许是柔情归何处,此生莫付一段缘。
珞衡颇具灵气的天赋诗人,佳句不少,如:“尘烟染了白衣裳。空结相思愁一寸。空剩一身筋骨瘦。三千烟雨剩飘零。夜色浅时清似水,相思浓处叠成帆。于谁心上放余生。”她的作品相比某些诗人作品少了怨恨嗔痴,读来如抚琴之《高山流水》,又似钢琴《IN LOVE》之抒情,多了沁人心脾的“色、香、雅、柔”。愿她保持原有风格之外,勤修苦练、勇猛精进,再攀高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