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自有豪杰在,敢笑时人不丈夫。”

李清照是任性的。她的任性不只体现在天天写词催丈夫早点回家这件事上,还体现在对其它词人毫不客气的点评上。

世人皆知李清照论才气是千古第一女词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若论狂傲她更是首屈一指,乌江临畔,一首《孤雁儿》竟流芳百世。

可能是李清照本就对当时的那些男人意见不小,因此处处看不起他们,在《词论》中更是把时下的名人全都点了一遍名,讲苏轼、欧阳修的词,不过是些不通顺的诗罢了,王安石和曾巩的词也是连读都读不得。

《孤雁儿》

宋.李清照

(序言: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描写梅花的词语,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描写梅花的词语,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序言的意思是说世上其他人写的咏梅词,一下笔就俗气了,于是自己便随手写一篇,写完才发现前人写的确实是有道理的。

就算在写完全词后李清照终于理解了前人,不过很明显最开始她真的是自负得够可以的。但是她这首词,实际上无论是从意境还是遣词用字上来看,在咏梅词中也确实是一流的。

此词一开头,就给人展示了一种很凄清的环境和气氛。作者通过这三句,把自己感受那种凄苦冷落的气氛由室内的小天地推向室外较大的空间,并为自然地转入到下片作了很大的准备。

下片的词意是紧承上片的词意而来的,他的作用是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上片中描述的悲凉气氛和诉说的凄酸情怀。

这两句的出现,让人清楚地知道,原来作者在整个作品中,反复表现的那“冷冷清清”的气氛和“凄凄戚戚”的情怀,总的目的是为了尽情地倾泻自己失去一生伴侣的痛苦。

就像是同苏轼悼念亡妻所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世间最悲伤的,莫过于情还在,人却已经阴阳两隔。

萧郎已逝,人去楼空,就算是有良辰美景无数,独赏又有什么好处呢?加上忧思断肠之时,更是天大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