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集:一般的,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数学上,特别是在集合论和数学基础的应用中,全类(若是集合,则为全集)大约是这样一个类,它(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所有的研究对象和集合。这个一般概念有一些精确的版本。最简单的可能就是,任意集合都可能是全集。当研究一个特定集合的时候,这个集合就是全集。若研究实数,则所有实数的集合实数线R就是全集。这是康托尔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运用实分析第一次发展现代朴素集合论和集合的势的时候默认的全集。康托尔一开始只关心R的子集。这种全集概念在文氏图的应用中有所反映。在文氏图中,操作传统上发生在一个表示全集U的大长方... F搜搜索更多苏轼的诗词全集长点的内容»
2、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的诗词全集图片,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苏洵的儿子。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苏轼的诗词全集图片,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 百度搜索更多苏轼的诗词全集长点的内容»
3、悲欢离合:悲欢离合(拼音:bēihuānlíhé)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悲欢离合指悲伤与欢乐,离散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复杂心情。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悲欢离合”。按照风俗,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赏月的日子。每逢中秋之夜,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之夜,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外任密州地方长官的苏轼,他喝酒赏月,吟诗作赋,直到天亮。深夜里,他不禁怀念起多年不见面的弟弟苏辙,挥笔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思亲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