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英文原版书听起来可能让很多人犯怵,但其实英文书籍也分很多种,有难啃的大部头(中文不也是吗?),也有轻轻松松能翻完的小册子,题材也多种多样。
但是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原版书书单」之类的关键词,会发现很多书单都是「闭眼推」,根本不考虑读者的英语水平和感兴趣的题材,只是把经典名著和畅销书往上一堆,自然无法让刚刚接触英文原著的读者「顺利入坑」。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自己挑选和阅读原版书的一些经验,其实找对了适合自己的书籍和方法,你完全可以「无痛」阅读原版书。
怎么挑选符合你水平的书籍
选择第一本英文原著是需要花心思的事情,如果选择了远高于你英文水平的书,很大的可能会半途而废,甚至可能对看英文书感到畏惧,再也不想翻开下一本。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D. Krashen) 在他的输入假说理论中提出一个 i+1 公式——一个人进行第二语言输入时,只有在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同时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也就是说,你应该选择比你现在语言水平略高一点的英文书来读。
所以,在一头扑进原版书之前,你首先要对自己现在的语言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四六级水平并没有很大的参考意义,英语其实也是「用进废退」的,不要用当时的水平来衡量现在的自己扇贝制作单词书,你可以用这以下两个方法将自己的英语水平与书籍匹配。
词汇量测试
由于国内许多做「英文阅读」内容的 App 都会将词汇量与书籍内容挂钩,所以先测一下词汇量是个很便捷的方法。
Testyourvocab是一个国外的专业测量词汇量的网站,你也可以选择国内的一些英语 app 测试,如扇贝、百词斩等,扇贝阅读还可根据你的测试结果为你推荐合适水平的书籍。
借助国外的英文图书分级系统
除了通过词汇量来挑选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国外的英文图书分级阅读系统来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书籍。
国外的图书分级系统都是通过评估书籍的语言难度和读者的阅读区间,帮助读者进行有效英文阅读的阅读体系。常用的为 Accelerated Reader(AR) 和 Lexile(蓝思),一般能通过单词长度、句子长度以及词句重复度、句式复杂度等要素来计算语义和句法的难度级别,提供可靠的分级参考信息。
除了评估书籍的阅读难度,这两个体系中也提供兴趣水平 (Interest Level),让你对一本书的内容有个预估。兴趣水平与书籍难度无关,而是将 k(幼儿园)到 12 年级分为四个阶段,针对阅读某本书所需的理解能力和心智水平进行评估,帮我们挑选内容水平适合的读物。
AR 系数在AR BookFinder输入想搜寻的书名关键词或者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可以得到书籍的如下信息:
Educated 的搜索结果
ATOS Book Level 即为 AR 系统对这本书的分级指数,代表书籍的阅读难度,使用平均句子长度、平均字长、词汇使用年级、书上的单词数这几个指标综合衡量。图中的「6.4」代表这大致为英美本土小学六年级学生第四个月独立阅读的平均水平(还是比较难的)。
AR Points 则为 AR 系统对于阅读训练的「积分」,网站设计初衷为家长计算孩子的阅读实践积分,一般由书籍长度和阅读难度决定。
现有的针对个人阅读能力的 AR 测试都是收费的,不过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词汇量估算相当于几年级小学生的水平,或者通过「听阅」这个 App 中的「圣迭戈阅读能力测试」进行评估,再匹配书籍的 AR 系数。
我的测试结果蓝思系数
这个网站可以查询书籍的蓝思指数,数字后面的 L 就是蓝思系数的意思,L 前面的数字越大代表阅读难度越大。
由于针对个人阅读能力的蓝思系数测试也是收费的,所以可以通过阅读同一系数水平内的书籍来大致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读一本书:我知道「小王子」这本书的蓝思指数为 710L,大概适合词汇量 4000 以下,「追风筝的人」蓝思指数 840L,适合词汇量 4k-8k 之间,「傲慢与偏见」的蓝思指数为 1190L,适合 8k 以上来挑战。
亚马逊有售的 800~890L 原版书怎样选择入门书籍读什么和不读什么
即便你选择了合适词汇量的书籍,也有可能因为作者的语言风格等感到阅读不畅从而退坑。所以在挑选入门书籍时,除了词汇量外,还有这几类书籍最后不要作为入门式:
那应该挑选什么书呢?
左:看完《Alias Grace》的剧而去看原著 右:读英译《倾城之恋》
推荐几本书:
怎么找书籍资源
英文书还是推荐读电子书,等你查单词的时候就知道纸质有多痛苦了。
再者英文纸质书比较贵,流通性还比中文书差得远,出二手也不是很容易。如果真的喜欢纸质书,建议去图书馆借阅。
推荐几个看电子书的网站和 app,因为各 app 拥有的正版资源不同,所以我是同时使用多个平台的:
这么多app里的英文书资源够读上好几年了~
左:听阅的蓝思分级 右:扇贝的「书虫」系列打开书后如何阅读要不要查生词?
由于已经选择了和自己能力水平接近的英文书,所以句子中大多数词的意思都是能懂的,因而遇到生词先不要急着查,试着多读两句,联系上下文推测单词意思,尽量减少跳出阅读;再者很多单词一词多义,查到的意思也未必能符合语境,所以结合语境推测更好。也可以把一本书重复读两遍,在第一遍标记不认识的词扇贝制作单词书,记下你推测的意思,第二遍统一查词,当你的正确率越来越高的时候,你的阅读能力自然也提高了。
恶魔奶爸提出的「透析法」1,核心操作也是要限制每页查词个数,在每页中,无论碰到多少个生词,有且只能查有限个数的生词。可以查重现率高的词,这样通过查明词义就能明白书中许多地方;也可以查你认为「关键」的词,如小说关键情节中的生词;还可以从「功利」出发,优先查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大纲生词」。
句子结构不懂怎么办?
语法其实是会变化的 ,再加上一些文学作品的作者很有自己的风格,有时候并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其实不必过于纠结语法结构,大致理解文章意思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实在有些遗忘,可以快速翻一下高中语法就好。
要不要对照中文翻译?
要,但是不要太依赖。提倡沉浸式学习,就是完全浸入英文环境,努力让自己「think in English」。
如果你觉得完全不看中文翻译会影响自己理解,不妨先从独立读完每章再对照翻译开始,慢慢扔掉「中文翻译」这根拐杖,学会独立行走。
粗读还是精读?
如果你是以提高自己英语水平为目的,那建议「粗读」,几百个生词和几本原著孰重孰轻相信大家都心里有数,只是读懂文章原意、培养语感、消灭生词,就能让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提升。
但是如果喜欢研究英美文学,想要揣摩作者用词和写法,那就要选择精读,把里面的「经典金句」摘出来,仔细分析,摘抄并背诵,培养自己的鉴赏力。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以粗读为主,精读为辅,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和精神世界。
用什么工具读?
挑选工具之前,先明确一定必需的几个功能:
可能会需要的几个非必选功能:
根据上文建议,在阅读时尽量少查生词,所以词典无论是阅读器内置还是单独的词典,都影响不大,但是不管是分屏还是反复切换软件,都还是要损失一点阅读体验,所以尽量选择内置词典的阅读器;关于对照翻译,还是能够自由选择切换中英文翻译的软件学习效果最好。
上面提过的几个 app 的阅读体验具体如下:
「听阅」的词汇分析和透析功能读完怎么复习?
读完之后一般比较多的会是生词,偶尔可能会有一些词组、长难句,或者是觉得比较好的句型用法,对于后两者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就是重复记忆背诵。
关于单词的复习,我一般直接在阅读 app 中进行:扇贝、百词斩的算法使用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而听阅则是使用了 SuperMemo 的算法2,为学习资料的每一个条目建立自己的复习和重复模型,为你安排最小重复次数,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去记那些已经非常熟悉的词语,这也是我很喜欢听阅的一个原因。
关于阅读英文原著,如果你有什么自己觉得好用的方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