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HR实践者王志勇】可关注)
毛主席诗词大多创作于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重要关头,是毛主席用无产阶级宇宙观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结和思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主席一生所做的诗词为数并不多,但是这些诗词却在中国的诗词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艺术,毛主席诗词就如他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思想一样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与魅力。
宇者,空间也;宙者,时间也。宇宙即为空间、时间及物质的总和。宇宙观就是一个人对空间、时间及物质的总体认识。无产阶级宇宙观就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空间、时间及物质的总体认识。
毛主席诗词大多创作于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重要关头,是毛主席用无产阶级宇宙观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结与思考,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面笔者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毛主席诗词进行学习和解读。
从时间维度来看,毛主席诗词纵贯古今,气势磅礴,从五帝三皇到唐宗宋祖,再到人民群众,历数千古风流人物。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发表了毛主席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肯定这些风流人物丰功伟绩的同时,毛主席指出这些人的历史局限性。最后,笔锋一转:“俱往矣,数风流人,还看今朝。”他认为: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正如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捷报传来,毛主席欢欣鼓舞,挥笔写下了《七绝·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不可沽名学霸王”,指毛主席以人为鉴,吸取项羽功败垂成、乌江自刎的教训,号召解放军将革命进行到底,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
毛主席高瞻远瞩,目光如炬,从宇宙时间的无限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有限。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宇宙时间长河中的一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分别经历了或经历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这些社会阶段看似很长,但从宇宙的时间长度来看,它们又是何其的短促!因此,毛主席诗词总能“观古今于须臾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抚四海于一瞬。”
1963年,新中国从自然灾害中恢复,新中国建设出现了繁荣的景象。1964年春,酷爱读史书的毛主席掩卷挥毫,写下了《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在这几句词中,毛主席抓住了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石头磨过”,另一个是“铜铁炉中翻火焰”,分别指出人类社会进入石器时代和进入铁器时代的伟大进步。而词句中的“只”、“不过”则体现了毛主席以无产阶级宇宙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看到井冈山今日的景象,想到往昔的革命岁月,他感慨万端,豪情满怀,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三十八年过去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的革命生涯,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大半生的时间。但是从宇宙的时间长度来看,三十八年仅仅是“弹指一挥”。在此,毛主席不无感叹生也有涯而革命无涯。人应当珍惜时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
“逝者如斯夫。”正是看到了时间的短促,所以毛主席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紧迫性。他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生动地写到:“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号召全国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毛主席从来都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历代统治阶级眼中的“暴君”、“奸雄”、“暴民”在毛主席诗词中成了推动历史进步的英雄。在《贺新郎·读史》中,毛主席写道:“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他认为,五帝三皇神圣的事迹,未免后人所杜撰,不知骗了多少不明就里的人。像盗跖、庄屩、陈胜、吴广这种敢于反抗暴政的人民群众的领袖才是倜傥风流的人物。这首诗,毛主席站在人民的立场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肯定了革命者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1973年,面对当时严峻复杂的时局,毛主席读完柳宗元的《封建论》后,给郭沫若写下了一首《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毛主席规劝郭沫若不要过多地去批判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是需要商榷的。“焚书坑儒”虽然被历代视为暴政,但是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大一统的封建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毛主席进而指出:“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秦始皇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建立的功业还仍然存在。孔丘的儒学名声虽然很高,但实际上却是糟粕。在这首诗中,毛主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秦始皇及其历史功绩进行了肯定,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空间维度上,毛主席胸怀广阔,气度非凡,总是以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对世界进行仰观与俯察。从毛主席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革命生涯的延伸,毛主席观察世界的高度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开阔,看问题也越来越透彻。
1925年秋,青年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赶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路经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涂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词的上阕,伫立在“橘子洲头”的毛泽东对眼前的景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远望层层叠叠的群山,茂密的树林都被秋霜染成了红色;近看盈溢碧透的江水,忙碌的船儿在激流中竞相行驶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抬头看到雄鹰在搏击长空;俯首见到鱼儿在江水中畅游。万事万物都在在这霜天里自由地竞相生长着。
在这样特定的时空中,毛泽东感慨万千,联想到严峻的革命形势,提出了时代的命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词的下阕,毛泽东回忆了往昔的革命岁月,自问自答道:“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投身革命洪流,誓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1935年10月,经过了长途跋涉,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爬过岷山。在胜利在望之际,他满怀喜悦地回忆了长征的历程,挥毫写下了《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里,毛主席就像一位东方巨人,脚踏祖国的大地,俯瞰长征走过的千山万水。在他的眼里,一切艰难险阻都是那么的渺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连绵不绝的五座山岭就像翻腾的细浪,红军翻越气势盛大的乌蒙山就像在走小小的泥球。在这里,“五岭”和“乌蒙山”不正代表了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吗?而在毛主席看来,它们就像“细浪”和“泥丸”一样微不足道,充分表达了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无产阶级宇宙观。
这首诗赞扬了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正如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所说:“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毛主席诗词中不乏一些对时空运转的形象描写。1958年6月30日毛主席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欣喜之余,他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如下: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人们在地球上即使不动,每天也能随着地球自转八万里。顺着银河遥遥望去,能够看到无数像银河一样的星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里,毛主席已经跳出了地球,至少是在银河系的视阈范围对地球的运转和宇宙的浩渺进行洞察,揭示了运动的相对性和空间的无限性。
关于运动的相对性,毛主席进行了非常经典的阐释:“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动没有,净是静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1962年冬,新中国从三年自然灾害的困境中走出。这一年,中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美国肯尼迪政府也发起了民主攻势。台湾趁机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在这样一个多事之冬,郭沫若写下了《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读过郭诗后,毛主席颇有感慨,于1月9日写下了《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一首: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此时的毛主席如同一位宇宙巨人,包举宇内,睥睨敌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与无垠的宇宙相比,地球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尘埃,所以词中说“小小寰球”。而那些帝国主义者、修正主义者等反动派只不过是“苍蝇”、“蚂蚁”和“蚍蜉”,更是小的可怜。在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面前,它们丑态百出:“嗡嗡叫”、“凄厉”和“抽泣”,让人觉得滑稽而又可笑。它们的霸权主义行径就像“蚂蚁缘槐”、“蚍蜉撼树”一样可笑不自量,必定会四处“碰壁”,以失败而告终。
1955年毛主席在和芬兰首任驻中国大使孙士教的谈话再一次表明了毛主席的宇宙观,他说:
“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说来,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
美国的原子弹的威力在毛主席的眼里都是那样的渺小和软弱无力,可见毛主席的眼界是何等的开阔!
作为艺术,毛主席诗词是毛主席思想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它是毛主席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结和思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毛主席诗词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勇气。毛主席诗词的宇宙观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更是一种方法论。它教会了我们“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斗争哲学。今天,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习毛主席诗词对于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