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竖排,从上往下,从右往左写。

可以一句一行,也可以文不加点一通到底,题目写不写都行,如果写单起一行,可以顶头写,也可以写在中间。

作者写最后。

要写成谁谁录谁谁诗。

古诗词的书写格式范文

1.古诗的书写格式如果是传统的毛笔书法,那么就从右向左竖排书写,上对齐,下可不对齐,且不用按诗行排列,题款不与正文对齐。

如果是条幅,四句诗可以写成两排等等。

如果用硬笔书写诗歌作文的格式图片,可以写成传统的竖排条幅形式,也可以写成横排形式。

横排的时候,为了整齐,一般按诗行书写。

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书写者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如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

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扩展资料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礼记.乐记》: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写诗歌作文的格式图片,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词2.古诗书写格式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你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书法格式一共有7种,分别为斗方、三开、对幅、中堂、条幅、对联、扇面。

扩展资料:

1、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2、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3、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书法作品格式3.写古诗有什么格式写古诗的格式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以及四言古诗。

具体介绍如下:

1、七言律诗。

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2、五言律诗。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3、四言古诗。

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

扩展资料:

古诗格律特征如下:

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和声律。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为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为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为七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古诗。

4.古诗的格式怎么写无非两种,绝句与律诗,又分七言与五言。

而你要写的诗,就要弄清楚平仄与押韵,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格式以五言绝句为例子大抵的格式如下一、五言绝句平起首句起韵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绝句,尾字押韵,第三句可不用。

5.古诗的正确书写格式是什么第一种:

先写正文,标题及出处写在落款处一般不标点(也可以标点),可分段,也可以不分段,诗文作者、标题等写在落款处。

上下两阙分两段,自然书写,参差错落,没有可以的安排。

最后三行小字落款,显得第二种:

先写标题出处,后写正文再落款一般采用分段书写,可以有层次感。

按照顺序书写,先写词牌名,然后题记,再写正文,最后落款。

这种写法适合写斗方和小品,比较现代感。

第三种:

采用题签形式,将标题出处等写在题签上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书写格式,带有装饰效果,题签多为古色古香的色宣,题签的字可以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多为古朴的篆书、隶书、汉简等。

典型的如下图:

掌握了以上三种最为重要的格式以后,可以灵活应用,比如说也可以把这种格式用到斗方、扇面、条幅、横幅上去,万变不离其宗。

扩展资料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书写者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书写者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6.诗歌的书写格式古诗分为两大类,即和也即通常所讲的源于成于唐朝。

其中为正体,分五言律、七言律和三种。

每诗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颈联、尾联,其中和颈联必须四句的为绝句,是指将断开的意思,分和两种。

与之相对的是唐朝之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唐以后也有大量古体诗存在。

按字数分,有、四言、五言()、七言(),七言以上称杂言。

也即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用韵、、都不严格——因为这些都是即的基本特征。

古体诗中间还有一大类是乐府,汉以前诗是合乐的。

汉以后分离,曲调可能失传,但乐府的格式和名称保留下来,通常都以具体而固定的题目出现。

这些题目体裁包括:

歌行、吟、辞等等。

其中歌行又分(五言)和(四言)。

三国时的曹操善写乐府。

唐时李白尤善古体(也称)和乐府,杜甫乐府、古体写得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