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I原创I图片I摄影.网络

个人简介:李爱花,女,1973年,教师,喜读书,爱文字。

前言:

时近盛夏,我却连续在《沧澜文苑》刊发了两篇写雪的文章。究其原因,一是欣羡那份剔透的洁白,一是渴慕那份入心的沁凉。我觉得雪可以洗涤我被尘俗日益污染的灵魂,也能使我难以抑制的浮躁降温,况且,张艳、李爱花两位美女作家又都将雪写得这样美。

认识爱花老师已经有近一年半的时间了,最先,我只知道她的诗写得很美,直到见到了这篇《赏雪》,才知道她的散文也同样美。

无论是其以前的诗歌,还是其眼下的散文,爱花老师的文字一直像雪花一样晶莹和美好,一直拒绝俗污文字的存在和侵蚀,我知道,这是和她内心的纯净相笃合的。

在这之前,我总感觉爱花老师的诗歌不触及生命之痛楚,所以认为她的文字不深刻,读过这篇散文之后,我对她的精神世界和文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杨洪谦2019年5月9日写于沧州

赏雪

文/李爱花

自古至今,高洁的志趣很多,赏雪大概是其中最宜雅宜俗的吧。

古人赏雪,多爱与梅相较,至于这桩公案,卢梅坡一锤定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各取其趣,纷纭全消。

六出既降,天地一白。不惟尘世,大凡性情中人皆会为之一洗沉寂,倏然轻活灵动。岑参久居边关苦寒之地,深夜雪骤,岑子欢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限生机顿时盎然胸臆;“白雪却嫌春色晚美女赏雪诗词,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日理万机,屡经宦海浮沉,观雪之情却不输童稚;而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却又足足道出了小儿女眼中雪的独特风姿。

赏雪之人,胸中多积块垒。据记载,李清照在赵明诚任职江宁时,每逢仙藻飘摇,必邀其夫出城玩赏。“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如果说此时易安只是故国之思的话,那“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就不单单是怀人了,家国两误,身世飘零,哪堪思量?遗民张岱赏雪多在更深夜静,人鸟声俱绝之时,此时,“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大幅山水,此时惟余一线,凄极寒极,哪有半点人烟?前世满眼繁华均化作此刻无边萧瑟。如是此,柳宗元之“独钓寒江雪”,鸟绝人灭,几许愁思可为一钓?

然而,玉蝶轻灵,在革命者眼里却一样可以壮豪情,抒斗志。大雪初霁,开国领袖毛泽东屹立东方,指点江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此时的雪又岂常雪可比?“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在他的眼里,雪是春的使者,雪来了,春天就到了!

玉屑横飞,琼瑶遍匝,每当此时,兴致高昂的母亲就会讲一个笑话:一个乞丐,大雪之际,无处藏身,见道旁一堆牛粪甚巨,便于其上凿一坑美女赏雪诗词,避于其中,看着在雪中缩头缩脑的行路之人,他颇为自得,口占一云:大雪纷飞搅,粪堆当棉袄。咱这个还好受,那穷的可怎么着?每每讲到最后,娘总会唏嘘:“唉,这个叫花子啊,自己都这样儿了,还惦记着穷人怎么过呢?”及至后来,读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不由悚然一惊,其身未安,其所未定,却已心忧天下,此等胸怀,何人能及?!

曾经读蒋捷的《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如此,而雪中乾坤何尝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呢?

序列编号:《沧澜文苑》第2019038期,总第00038期

投稿邮箱:2564257736@qq.com

1512900013@qq.com

《沧澜文苑》编辑部成员:

编委会成员(排名不分先后):吕游、胭脂小马、王汉中、张文政、骆驼、王连宗、王亚中、草原狼、纪墨、郝长青、张艳、李爱花、那女、魏文宏、风起云舒、杨洪谦

荣誉总编:吕游、胭脂小马

总编审:王汉中

主编:杨洪谦

副主编:王连宗、草原狼

责任编辑:王汉中、王连宗、王亚中、骆驼、风起云舒、草原狼、纪墨、郝长青、杨洪谦、张艳、李爱花(假期)

拓展部:王汉中、王连宗、杨洪谦

外事部:王汉中、骆驼、张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