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思齐的一篇论文,最近在网上火了。

这篇论文将基督宗教称为唐朝国教之一,杜甫因此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

据知网摘要,这篇论文的内容是:“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对于这篇论文的学术水平,多位专家在拜读之后的结论是这样的:

@马伯庸:“花了4块钱买了全文来看,第一段是传统杜诗解读,第二段以海德格尔看杜诗哲学意味;第三段叫《杜甫的基督精神》,论证逻辑是:唐代成都有景教,杜甫在成都期间写了好多不苦逼的闲适诗,心灵上一定很满足,所以他的诗一定“得益于基督宗教的侵染”,从头到尾就这么一个论据…”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刘水长东:“这种高论确实让本人怀疑自己没读过书。所以我谦虚地下载拜读了。感受是:海德格尔理论的套用,唐代基督教实际影响的考据,基督教与杜诗的关联性,全无论证,让人完全风中凌乱。”

@张爱武律师:“作为母校中文系的女婿,偶特别下载了这篇论文一看究竟。乍一看,还以为是摘要概括错误呢。读完全文,发现作者本意确实如此。作者以皇帝诏书为依据得出‘景教’(基督教分支)为唐朝国教,将杜甫咏鹅诗的生活精神基础归之于基督教的影响,并得出‘凡有人处皆有基督,凡是人民的作家皆负有基督精神。’”

同时,论文也引来了许多学者批评家的评论,“奇葩论文见过不少……可是源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还是第一次见”。

不同于专家学者们的下载阅读,更多网友一看这论文标题就hold不住了,有网友感叹:“写穿越小说都不敢做这个设定”。

@长长的灰裙:写的时候一定很辛苦吧~毕竟发着烧不知道在胡说八道什么。

@道猫岸然:如果说基督教起源于韩国,作者是韩国人,那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网友@东来教恒虚真人则认为教授的研究太过严谨,其实真相是:“该博士难道没有一点基督教的历史常识吗?基督教明明在两晋时代就成了唯一国教,王羲之爱鹅如命,陶渊明采菊用大量十字架扎成的东篱下等等,就是铁证!到南北朝已经是‘南朝四百八十堂,多少穹顶烟雨中’了,北朝也在各地开凿石窟,完成了大量精美的稣哥巨型雕像。”

@残剑断箫不服,凭啥就是基督教?“刘禅信佛教并在成都开创了禅宗,‘此间乐不思蜀’说的其实是修行的乐趣。达摩就是从印度过来的时候路过成都,才改修禅宗并将之发扬光大。所以杜甫一定是在成都信了佛才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

还有一些网友质疑其他点:唐朝的国教是基督教?这论文还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思齐是武大挺好的老师,博学多识,这真的是他写的?

对此,知情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黄的倦勤斋:太宗朝,国教并不表示排斥其他教,景教(即基督教——观察者网注)确实做过国教,主教并做国师,也许其他教也封过杜甫诗歌的影响,参看华师大罗竹凤编“宗教通史简编”基督教类。

@胡珉瑞:“知网上的奇葩论文见过不少,大多题目诡异、内容粗制滥造、论证逻辑不清,甚至包括一些硕士学位论文…可是源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还是第一次见。”

@住城里:“看链接杜甫诗歌的影响,这位已经用某教把白居易、李商隐都折磨过好几遍了,这回拣更大的下手了(作者张思齐曾写作《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与基督教亲吻神学的精神联系》,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网友@偶才是树上的男爵:“我要哭了,这是我大学本科四年级时《比较文学》课程的老师。当时真的很敬畏他,还认真想过要不要考他研究生来着。怎么会做这么不靠谱的研究!”

另一位同是张思齐学生的网友@听雨人独立则认为,这篇论文可能是老师信手涂鸦所得:“老张是我本科《比较文学》课的授课老师,老爷子博学多识,憨态可掬,西方文学素养极高,这论文是其退休之后所作,论证不够严密,于学术上大抵启示专业内后学大胆假设之用,但内容实在不敢苟同,当是老爷子信手涂鸦之作,只是囿于地位身份被当做论文了。”

不知道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