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出自郭沫若诗集《女神》,是郭沫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发表于1919年10月,入选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律吕:节奏、音律。

1919年秋,郭沫若从日本渡海回国,在轮船上,他看到巨浪滔天、浩瀚无边的大海,又联想到刚发生过的五四运动,郭沫若诗兴大发,怀着满腔豪情,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一开头就让人震撼,诗人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一位超人,他巍然屹立在地球边上,守护着我们的星球。他的头顶是蔚蓝的天空和涌动的白云,脚下是坚硬无比的北冰洋冰盖,而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这里,诗人用“北冰洋”的坚冰来暗喻顽固的旧势力,用太平洋比喻脉搏跃动的新时代。

旧势力貌似坚不可摧,但是新势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扑面而来,迅不可挡。在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冲击,不断的创造中,旧世界大厦将倾,崭新的时代即将诞生!

五四运动,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民主与科学,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着垂死挣扎的封建文化。这怎么能不让年轻气盛的诗人心潮澎湃?所以,结尾他接连用了五个“力”,以振聋发聩之势,呼唤着新气象的到来,激励人们去追求光明。

朱自清评价说,郭沫若的新诗中有两样新东西郭沫若诗歌,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一样是泛神论,另一样是“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

在郭沫若早期的诗歌中,充满了冲破一切藩篱的气势,表现出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为现代新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中国诗人数千年来未有的炽烈情感郭沫若诗歌,在郭沫若早期的诗歌中宣泄出来了。

同时,在艺术表现力上,郭沫若又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借助古今神话,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给人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的意象,比如吞吐日月的“天狗”,在烈火中重生的“凤凰”。

这首诗,语言汪洋恣肆,想象浪漫奇诡,涌动着“力”与“美”。一方面,它借鉴了美国诗人惠特曼铺陈排比的句式,层层推进,极具节奏感;另一方面,又有着李白诗歌中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如水银泻地一般一泻千里,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