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的解释: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现在经常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高处不胜寒”出处

“高处不胜寒”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文中的解释是:“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的主旨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重点字词解析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达旦:到天亮。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高处不胜寒的意思句子,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承担、承受。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qǐ),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高处不胜寒的意思句子,何事长向别时圆:长(cháng),(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高处不胜寒”可以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忍受一些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楚,达到一个高峰,非常优秀的人。

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

自命清高的人。

“高处不胜寒”的缘由

所谓的“高处不胜寒”,咱们可以通俗点说成是“高处气温低”,就是海拔越高的地方往往气温越低。更直观的数据显示: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要下降6摄氏度左右。因此我们坐飞机的时候,飞机舱外面的温度能达到零下50摄氏度之低,就是因为飞得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