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未婚少女的一种昵称。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在一个新年的人日(农历正月初七)里,与宫女们在宫里玩耍作乐,躺卧在含章殿的屋檐下。当时腊梅花盛开,一阵微风吹来,片片花瓣落到她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前额留下斑斑花痕,擦也擦不去,形成自然的梅花妆,使寿阳公主更加妩媚多姿。宫女见了,都夸好美,也学着寿阳公主的样子,用梅花粘贴于前额之上黄花闺女 诗词,以增美色。这种装扮,被后人称为“梅妆”。因为梅花不能持久,宫女们又用黄粉代替。传入民间之后,一时风行各地。《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黄花闺女 诗词,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装饰的写照。“花黄”“额黄”,后来又有了新的演进,到梁简文帝萧纲时,已由梅花妆发展为各式图饰了。唐代诗人李商隐有首诗叫《蝶》:“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用的就是这一历史典故。

因为梅花妆的饰粉是黄色的,这样装扮的又都是未婚少女,到了她们成年出嫁时,就要另作扮饰。所以古诗中的“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正是写女子结婚前后装扮的不同。这就是把未婚女子称作“黄花闺女”的由来。

同时,“黄花”又指菊花,菊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加上“黄花”,不仅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也表示这姑娘品德高尚,能保持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