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1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小编整理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欢迎欣赏与借鉴。一、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

2、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二、 诗歌 (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小说、戏剧主要是通过情节,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具体描绘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呢?从古代的诗论家到现代学者有不完全相同的说法,有的说得很玄妙,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3、,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与王驾评诗书)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姜斋诗话卷二)“思 ”和 “情 ”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 ”和 “景 ”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 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 “偕 ”和 “妙合无垠”的境地。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但

4、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 董氏武陵集记) , 这是对诗歌意境的一种极简括又极精当的概括。意象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处得之。下面举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这是王维写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写的是友人皇甫岳山居云溪的景色。这里写了寂静山林中的几种景象:落花、空山、月出、鸟鸣、

5、深涧。这几种景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没有到过云溪,但作为类似具体的个别景象,我们也许在什么地方见过或听到过;不过一经王维写到诗里,就跟我们平日所见所闻不同,它们都包含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内,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像首句中 “人闲 ”的 “闲 ”字和次句中“夜静 ”的 “静 ”字,是构成这首诗意象和意境的关键。“闲 ”在这里并不是指空闲,没有事干,而是指悠闲、恬适,指对官场、名利、人事纷争等尘世烦扰的厌恶和回避。正是由于诗人有这样宁静恬适的心境,才看到、听到、感受到他写进诗中的那些景象。“桂花 ”是一种山中常见的木犀花,有春天开的,也有秋天开的,也有四时开的。这里写的是春天的山景,该是春天开的。春桂

6、自开自落,一般人是不会注意的,只有心境宁静的诗人才注意到了,因此落花的景象就传达出了诗人一种独特的宁静的心境。落花本是客观的,但在这里也是主观的, 是诗人王维眼里心里的落花,是他所感受到的,是带着感情色彩的,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落花的意象中有诗人王维的形象在。同样,“空山 ”也是如此。这里的 “空 ”不是空无一物的“空 ”(至少从诗中的描写看就有花、树、鸟等),而是 “空寂 ”的 “空 ”,也是一种宁静的境界。这种境界在夜静的时分感受得尤为深切。因而这里的“空山 ”也是独特的,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不是原来的客观的物景,而是诗的意象。以下 “月出 ”和 “鸟鸣 ”是相互关联的两种意象。月亮出

7、来会使树上的宿鸟惊醒,这种景象辛弃疾也写过,他在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有句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王维这首诗的意境创造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所以深涧中的鸟鸣更能显出山中的空寂。就是说,在具体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对静的感受是来自动态和有声的,因而这种静就不是一般的静,而是表现了诗人的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静。这首诗由几种意象连缀融合而创造出的诗的意境是一种宁静幽深的艺术境界。吟诵体味,就会感受到这宁静并非死寂,而是充满生机,隽永有味的,它充分显示了迷人的自然美的诗意和风致,由此我们又感受到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一颗诗心,体味出诗境的温馨与优美。诗的

8、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进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跟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飞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如大家十分熟悉的秋浦歌第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因忧愁而使头发变白,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理, 长。这是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如果读者只把它看作同诗人不相干的一种客观的物象,就会感到它不真实,就不会相信,不能接受,但作为诗歌的意象,即看作诗人用以表现他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寄托物,读者就能理解,而且乐于接受。为什么?因为诗人对愁

9、绪的感受是那么强烈,他的气质和个性又是那么豪放,不如此夸张就不足以表现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足以表现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也不足以表现他鲜明的个性。因此从“白发三千丈”这种表面上看来不真实、不合事理的意象中,活脱脱地站立起一个李白的形象来,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种极度夸张的描写是十分真实的。艺术的魅力不是来自夸张本身,而是来自由夸张而真实地表现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情奔放的李白在艺术表现上不大讲究含蓄,而这首诗仍然不失含蓄的风致。第二句“缘愁似个长”,明白点出一个“愁 ”字,而且说明愁是白发这么长的原因, 这是一种直白的表现,却也并没有把意思说尽。“似个长 ”的 “似 ”字就值得玩味,它将直观的白发

10、同抽象的愁绪联系在一起,使得太深、太强烈而又难于表现的愁绪具象化魏晋诗特点,进一步表现出那三千丈长的白发乃是诗人内心无尽的愁绪所化。率直中含婉曲,诗读起来就有意味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四两句,前面明明白白说出了是因为愁才使得头发变白,而且白得这么长,这里却使用了一个比喻的意象“秋霜 ”,还提出疑问:这镜里照出的秋霜是从哪里来的?这种似乎自相矛盾的心理,将诗人思想感情的表现强化了、深化了。这疑问的提出,表现了诗人从镜中看到自己的白发时是惊异的,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这样不仅将内心的愁绪表现得更充分更强烈,而且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表现也更为丰富了。李白写愁大多是这么豪放的: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11、尔同销万古愁。 ( 将进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游)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文学史上以写愁著称的李清照和秦观,却是另一种写法: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李清照 声声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得那么缠绵,那么沉重,那么难于排解。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愁得那么凄凉,那么孤苦,那么寂寞难耐。不同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气质。三、中国古典诗歌是精练的和含

12、蓄的中国的古典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四、中国古典诗歌富于音乐美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第一是,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

13、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 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尽管如此魏晋诗特点,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第二层意思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 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总之从各方面造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一般来说,一首诗的声情(由音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词的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总是和谐一致的。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

14、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歌,懂得一点古典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方面已故的王力先生著有汉语诗律学(较精深的)和诗词格律 (较通俗的),可以找来读一读。以上讲了四个方面,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其中特别着重讲了意象和意境的问题,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对于鉴赏古典诗歌是会有帮助的。这些问题,古人早有精辟的总结,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承。 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著名的与元九书中曾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里讲的 “情 ”就是感情, “言 ”就是语言,“声 ”就是声律,“义 ”就是思想内容。他认为诗歌主要靠感情来感动读者,所以诗必须植根于情,这是最根本的;而感情要靠语言来表达,语言像枝叶一样,表现出根 (感情) 所蕴藏的生命力;而声律则像是开出的花朵,深刻的思想内容则是必然结出的果实。一首好诗就像是一棵有生命力的树,情是根,言是苗,声是花,义是实。归根到底,感情是最重要的。抒情性,这是诗歌艺术最主要的也是最突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