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老师都听说过"思维导图"(Thinking Map),"思维导图"作为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种思维工具思维的规律性词语,具有简单又高效的特点,在诸多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许多人一看见"思维"两个字就感觉应该是挺高深的一件事,好像需要等孩子长大了才能学,其实不然。"思维导图"也分成众多模式,从小学会使用"思维导图"针对事物进行头脑风暴可以有效的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开阔思维方式。
例如从食物可以发散至:苹果、牛奶,再由苹果、牛奶可以发散至:颜色,牛奶纹路等等,打开局限的思维模式,增加孩子的独立创造能力。
儿童式的思维导图所采用的是直观化的图示和色彩,充分调动运用左右大脑的机能,通过感官将图像、色彩、想法和关键词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发散思维,相较于传统的文字教学模式对儿童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儿童的大脑所吸收记忆。
在国内的一些幼儿园中,思维导图已经在投入使用了:
"思维导图"对于儿童的优势在于
1、 直观、生动、对于儿童更具吸引力
2、 简洁易懂,以图像为主,文字部分相对简短精要。
每种思维导图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画图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的过程,尤其对于从具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变的学龄前孩子来说,是给未来打下一个好基础。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种适用于儿童使用的思维导图
1、 圆圈图
圆圈图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在内圈画上事物的具体特征,可以是文字,数字等等,而在外圈写上拥有这个特征的事物,或者是对内圈的主题进行描述和反馈。
示例:主题:翅膀
发散思维:蝴蝶、蜜蜂、蜻蜓等。
圆圈图适用于学习某一特征的最高效形式。这种形式适合带着孩子做头脑风暴,凡是联想到与内圈主题相关的内容都可以记录在外圈里,轻松发散思维,加强孩子的想象力。
2、泡泡图
泡泡图由中心圆圈发散出若干环绕式圆圈通过直线连接而成。在中心圆圈内写上某一个单独事物,而周边环绕圆圈用于写下核心主题的属性特征,如颜色、大小、特点等等。
示例:主题:书本
发散思维:纸质、长方形、文字、图案等。
泡泡图最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的属性,能够帮助孩子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件事物。
3、双重气泡图
双重气泡图虽然和泡泡图有相识的地方,但与泡泡图不同的是,双重气泡图拥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中心圆圈,并且部分连有拥有共同属性的圆圈。
示例:主题:①小熊 ②小羊
发散思维:白色、棕色、耳朵、牙齿、毛发等。
(毛发、耳朵、牙齿都算是共同拥有的属性)
双重气泡图最适用于对比两者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4、树状图
树状图的形状像是一个散开的树枝而得名树状图,由一个核心主题和许多分支而组成。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是一个提取事物特征并且进行分析的过程。
示例:主题:食物
发散思维:①水果——苹果、香蕉、西瓜等。
②饮料——果汁、可乐、牛奶等。
③粮食——大米、小米、黄豆等。
树状图最适用于帮助孩子学习分类归纳。
5、流程图
流程图对于大人来说应该说是毫不陌生,而儿童所使用的流程图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可以用来表示步骤、事件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发展的过程。
示例:鸡蛋 > 小鸡 > 公鸡
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一点的局限性,如果宝爸宝妈想要教授于孩子的知识点超过孩子能够理解的范围思维的规律性词语,或者是所要讲述的事情相较而言偏复杂,流程图为帮助孩子进行事件梳理的不二选择。
利用儿童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性,采用思维导图进行逻辑思维的开发,可以开启孩子大脑的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