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例子教你如何作答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诗”考查内容(考试题型):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诗歌是怎样写景的;3、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
例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描写了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等意象,是一幅空山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恬静幽美)的景象。
小结:“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题目该答什么?
梳理意象(写进诗歌的典型事物都有哪些?)+概括意境(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画面?)
例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本诗二三联写景有何主要特色?
1、第二联上下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写自然之景。上句侧重从视觉写空中的月亮,下句侧重听觉写地下的清泉,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清幽而静谧。
2、第三联动静结合侧重写山村的热闹。以“竹喧” “莲动”来反衬“静”,既有秋夜的静谧,又有村居生活的甜美。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这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有声)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有声)衬静的方式高考闺怨诗题,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密切关联。
小结: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⒈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远、近景象的变化;。
⒉从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分析。如绘形、绘声、绘色,即所见、所闻、所感;嗅觉、听觉、视觉、味觉,感觉的转移(通感)等;如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化静为动等。
例三、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以景结情,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小结:分析“景”“情”关系及派生出的手法
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反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正衬: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高考闺怨诗题,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