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两课时)

文/许慧清

一、文本解读

《秋天》一文是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感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编排,其四篇课文《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都是围绕这一主题,为儿童展现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丽之处。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诵读儿歌、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三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基于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要以落实语文要素为主,同时还要尊重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识字写字依然是一年级的重点学习内容,基于前期的拼音学习,鼓励学生能够自主识字,朗读文章,在识字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脱离文章本身。写字板块依然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养成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强调正确的笔顺。其次,《秋天》作为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应该激发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组合之间的美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借助诵读来达成,边诵读边让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具象的画面。

二、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拼音,随文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

2.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和“横撇”这一笔画,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字的不同读音,并能熟读成诵。

4.结合插图和文字描述,展开想象,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这个季节的美丽。

5.能够认识自然段,并能学会划分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1.ppt出示课本上几部分插图,让学生猜测图片上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板书课题“秋天”,“秋”字上注拼音,学生自主认读。

3.根据图片,学生以“秋天来了,__________”描述图片上的事物。

【设计意图:统编版课文插图设计的十分贴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学生可以通过读图,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用“秋天来了”这一断句练习说话,不仅让学生在说话中熟悉“秋”字,也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秋姑娘托我给你们带了一封信,请同学们翻开《秋天》一课,借助拼音自己读一下文章。

(在朗读课文前,强调读书姿势——左手扶书、右手指字)

2.朗读生字词,教师指导发音:

①ppt出示“秋天、树叶、大雁、一片片、一会儿、一个、往南飞、天气凉了”,先注音拼读,开火车读词语。

②去掉拼音,男女生轮流读词语。

③在课文中将以上词语圈画出来。

3.学生再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刚才圈画的几个词语的读音,将课文读准确流畅。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之前拼音的学习,可以靠自己朗读文章,不仅练习了拼音拼读,也让学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将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以文中词语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不脱离文段识字;最后通过整篇文章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事物有整体上的印象感知。】

(三)认识偏旁 随文识字

1.认识“了”的字形和笔顺:

①出示“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句话,学生朗读这句话。

②板书“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了”字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

③引导学生发现句尾的语气词“了”,认识“了”的起笔笔顺——横撇,学生书空“了”字的写法,边写边说笔顺。(一笔横撇,二笔弯钩,两笔写成)

④PPT上“了”字在文中变色,学生再次朗读这句话。

2.认识“子”的字形和笔顺:

①让学生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和“了”很像,就是“子”。

②讲解“子”的字源,这是一个象形字,学生用“子”组词。

③根据“了”的学习,自主练习说“子”的笔顺(一笔横撇 二笔弯钩 三笔横,三笔写成)

④文中“子”字变色,再读句子。

3. 认识“树”和“叶”的字形和偏旁:

①将“树叶”这个词语挑出,让学生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木加对是树;口加十是叶。

②观察发现“口字旁”和“口”的区别,“木字旁”和“木”的区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③图片出示几种树的种类,以及它们对应的叶子。(枫树 枫叶;银杏树 银杏叶等),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熟记“树叶”的字形和读音。

④文中“树叶”一词变色,再读句子。

4.认识“个”“片”和“会”的字形和人字头,发现“一”的不同读音:

①PPT出示“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学生朗读句子,

②拿出“一会儿”这个词语,对比“一”的字卡,发现“一”读音的变化。

③让学生在文中把有“一”的词语圈出并按拼音音调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一”的变调。

④将“一片”、“一会儿”“一个”板书,通过拼音朗读三个词语,分别识记“片”、“会”、“个”的字形。

⑤“会”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会”字,上面是人字头,下面是云。人在开大会,结合生活识记人字头。

⑥将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次朗读。

5.认识“大”“飞”的字形和读音:

①ppt出示“大雁南飞”的图片,学生朗读词语。

②发现“大”和“人”的不同。可以说出“人添一笔变成大”。

③让学生再次朗读整篇文章,读准生字的字音。

【设计意图:统编版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时以随文识字、结合生活识字为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基于学生的基础较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说教,多鼓励学生自己表达。】

(四)规范为主 指导写字

1.书写“了”和“子”:

①先说一下两个字的笔顺,边说边书空。

②再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己说起笔的位置以及关键笔画的位置。

③教师示范,先写拼音后写字,然后学生在课本上的描红。教师提醒坐姿。

④学生对照互评:教师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课本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投影对照,让学生自己说出优点和缺点。

2.书写“人”和“大”:

①先说两个字的笔顺,边说边书空。

②因为两个字字形相像,要仔细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③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书写。

④学生对照互评。

【设计意图:因为之前已经有了写字的基础,因此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强调写字的正确坐姿,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顺序;同时,在评价学生书写时,以同学互评代替教师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书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五)反复诵读 感受秋天的美丽

1.通过之前朗读课文,你发现了秋天的哪些变化?

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树叶变黄了,还从树上落下来了;

秋天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秋天大雁南飞;

2.当学生发现一种变化,便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朗读这一句话。

3.再次整篇诵读,鼓励学生能够背诵课文。

4.认识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有一些字前面或者后面都有空白。

②讲解自然段的划分,让学生按照要求尝试自己标注自然段。

5.除了文章中写到的,你在生活中还感受到了秋天的哪些变化?指导学生说话说完整。

【设计意图:低段的朗读并不要求读出感情,因此在指导诵读时只能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描写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即可。本篇文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以保有学生对文章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