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地区: 重庆市 - 重庆市 - 铜梁县
学校:铜梁县侣俸初级中学校
共1课时
金色花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端正,但是大部分同学思想比较懒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欢坐享其成。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师强制性的施加压力。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3重点难点
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有一个婴儿即将降临人世,他问上帝:“明天就要把我带到地球上去了,可是,我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我该怎么办呢?”上帝慈祥地说:“放心吧,孩子,我已经选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你的降临,并且,她会用一生一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位天使是谁呢?对,是母亲。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深情的呼唤。孩子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就让我们走进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圣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期待一次美的洗礼吧!
作者介绍:(课件展示)
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活动2【活动】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课件展示生字词),抽生注音并解释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课件展示)(讲了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故事。亲密,母子情深,童真童趣。)
3、请生自由读课文,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请同学说说以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还应该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4、 师: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课件展示)
生:当妈妈找我时,我偷偷地匿笑;当妈妈祷告时,我暗暗地发出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她读的地方;当妈妈查看牛棚时,我跳下来变成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5、师:好顽皮可爱的孩子!现在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大家将自己当成那个可爱的孩子,发挥想象融入文中。
活动3【活动】整体感知
(一)、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相信大家还沉浸在孩子与妈妈嬉戏的画面中,那么在这一幅幅画面中,孩子与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以这样的句式回答:
我看到了一个_的孩子,我是从……看出的;
我看到了一个_的妈妈,我是从……看出的。
要点:孩子:天真,活泼,顽皮,撒娇,爱妈妈;妈妈:圣洁,沉静,美丽,慈爱,智慧。
(要注意品味与朗读指导相结合)
例1.我看到了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我是从“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一段看出的。
师:“笑嘻嘻”是什么表情?你能告诉大家吗?
生:嘴角上扬眼中含笑,露出牙齿。
师:“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时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
生:为妈妈认不出自己而骄傲得意。
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读一下,好吗?(生读)
例2.我看到了一个可爱、活泼、顽皮的孩子,我是从“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一片段看出的。
师:你觉得应重读哪几个词语表现孩子的顽皮?
生:“暗暗”“一声儿”。
师:请试着读给同桌听。
例3.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爱妈妈的孩子,我是从“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看出的。
师:“悄悄地”换成“缓缓地”“慢慢地”可以吗?为什么?
生:“缓缓地”“默默地” 只能表现出花开的姿态,不能传达出孩子的顽皮、可爱,没有小孩子的活泼稚气。
例4.我看到了一个圣洁美丽的妈妈,我是从“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作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这一片段看出的。
师:你觉得应用什么情感来读这一段?
生:舒缓深情。
例5.我也看到了一个非常爱妈妈的孩子,我是从“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这一片段看出的。
师引导学生换字赏析:
“投”目标明确,如影随形。如果换作“落”就不能体现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例6.我看到了一个活泼、撒娇的孩子,同时也看到了一个慈爱的妈妈。我是从这段对话中看出的: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通过一系列朗读指导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非常担心着急,此刻一见孩子,什么心情?”
2、“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贬词褒用)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的着急,一整天都 没有看到儿子。一旦见了,又惊又喜)
3、应该带有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课件展示嗔怪、惊喜、爱怜)
5、“孩子在妈妈面前,不回答妈妈的话,这算撒谎吗?我们应该带有怎样的感情去读呢?”(课件展示撒娇、调皮)
(二)师引导学生变换语序、标点进行品味赏析。
1.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
细读比较: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2.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细读比较: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金色花赏析句子,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3、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好吗?老师读妈妈的话,你们读孩子的话来体会母子间的深深情意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师:从母子俩的温情对话中我们 也可以体会到母子情深、母子之爱。(课件展示)
师: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啊!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可爱的童心!孩子为什么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呢?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的阳光。爱是相互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回报着母爱,让我们一齐来感受到这真挚动人的母子深情吧。
4、配乐读诗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议一议 合作探究
师:大家美美地欣赏了这篇散文诗,心中还有哪些问号呢请提出来?
学生可能会提出:1、“我”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2、“我”与妈妈进行了那三次嬉戏?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要妈妈知道?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做好记录
请组长汇报
2、诗意的仿写
(1)、写法的探讨
在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款款深情,但文中却没有一个“爱”或者“喜欢”这样的字眼,那作者是怎样表达这母子间的浓浓情意的呢?(“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①生:诗人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三次与妈妈嬉戏。②生:为妈妈做事不图回报和作者想像母子间的对话等。
教师明确,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仿写
母爱是无私伟大的,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
学生练习
抽生回答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母爱如月光,处处伴随着我们;
母爱象清泉,时时滋润着我们。
让我们也为母亲献上一份浓浓的爱,让母亲的笑容更加的灿烂,
让母亲的生活更加温馨。
活动6【作业】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回想你的亲人给予你的爱,然后模仿《金色花》的格式“假如我变成什么。。。”借助具体的形象,进行合理想象,抒发你对母亲或父亲的爱。
3、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这个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金色花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金色花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有一个婴儿即将降临人世,他问上帝:“明天就要把我带到地球上去了,可是,我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我该怎么办呢?”上帝慈祥地说:“放心吧,孩子,我已经选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你的降临,并且,她会用一生一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位天使是谁呢?对,是母亲。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深情的呼唤。孩子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就让我们走进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圣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期待一次美的洗礼吧!
作者介绍:(课件展示)
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活动2【活动】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课件展示生字词),抽生注音并解释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课件展示)(讲了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故事。亲密,母子情深,童真童趣。)
3、请生自由读课文,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请同学说说以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还应该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4、 师: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课件展示)
生:当妈妈找我时,我偷偷地匿笑;当妈妈祷告时,我暗暗地发出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她读的地方;当妈妈查看牛棚时,我跳下来变成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5、师:好顽皮可爱的孩子!现在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大家将自己当成那个可爱的孩子,发挥想象融入文中。
活动3【活动】整体感知
(一)、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相信大家还沉浸在孩子与妈妈嬉戏的画面中,那么在这一幅幅画面中,孩子与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以这样的句式回答:
我看到了一个_的孩子,我是从……看出的;
我看到了一个_的妈妈,我是从……看出的。
要点:孩子:天真,活泼,顽皮,撒娇,爱妈妈;妈妈:圣洁,沉静,美丽,慈爱,智慧。
(要注意品味与朗读指导相结合)
例1.我看到了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我是从“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一段看出的。
师:“笑嘻嘻”是什么表情?你能告诉大家吗?
生:嘴角上扬眼中含笑,露出牙齿。
师:“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时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
生:为妈妈认不出自己而骄傲得意。
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读一下金色花赏析句子,好吗?(生读)
例2.我看到了一个可爱、活泼、顽皮的孩子,我是从“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一片段看出的。
师:你觉得应重读哪几个词语表现孩子的顽皮?
生:“暗暗”“一声儿”。
师:请试着读给同桌听。
例3.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爱妈妈的孩子,我是从“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看出的。
师:“悄悄地”换成“缓缓地”“慢慢地”可以吗?为什么?
生:“缓缓地”“默默地” 只能表现出花开的姿态,不能传达出孩子的顽皮、可爱,没有小孩子的活泼稚气。
例4.我看到了一个圣洁美丽的妈妈,我是从“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作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这一片段看出的。
师:你觉得应用什么情感来读这一段?
生:舒缓深情。
例5.我也看到了一个非常爱妈妈的孩子,我是从“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这一片段看出的。
师引导学生换字赏析:
“投”目标明确,如影随形。如果换作“落”就不能体现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例6.我看到了一个活泼、撒娇的孩子,同时也看到了一个慈爱的妈妈。我是从这段对话中看出的: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通过一系列朗读指导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非常担心着急,此刻一见孩子,什么心情?”
2、“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贬词褒用)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的着急,一整天都 没有看到儿子。一旦见了,又惊又喜)
3、应该带有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课件展示嗔怪、惊喜、爱怜)
5、“孩子在妈妈面前,不回答妈妈的话,这算撒谎吗?我们应该带有怎样的感情去读呢?”(课件展示撒娇、调皮)
(二)师引导学生变换语序、标点进行品味赏析。
1.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
细读比较: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2.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细读比较: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3、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好吗?老师读妈妈的话,你们读孩子的话来体会母子间的深深情意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师:从母子俩的温情对话中我们 也可以体会到母子情深、母子之爱。(课件展示)
师: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啊!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可爱的童心!孩子为什么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呢?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的阳光。爱是相互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回报着母爱,让我们一齐来感受到这真挚动人的母子深情吧。
4、配乐读诗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议一议 合作探究
师:大家美美地欣赏了这篇散文诗,心中还有哪些问号呢请提出来?
学生可能会提出:1、“我”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2、“我”与妈妈进行了那三次嬉戏?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要妈妈知道?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做好记录
请组长汇报
2、诗意的仿写
(1)、写法的探讨
在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款款深情,但文中却没有一个“爱”或者“喜欢”这样的字眼,那作者是怎样表达这母子间的浓浓情意的呢?(“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①生:诗人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三次与妈妈嬉戏。②生:为妈妈做事不图回报和作者想像母子间的对话等。
教师明确,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仿写
母爱是无私伟大的,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
学生练习
抽生回答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母爱如月光,处处伴随着我们;
母爱象清泉,时时滋润着我们。
让我们也为母亲献上一份浓浓的爱,让母亲的笑容更加的灿烂,
让母亲的生活更加温馨。
活动6【作业】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回想你的亲人给予你的爱,然后模仿《金色花》的格式“假如我变成什么。。。”借助具体的形象,进行合理想象,抒发你对母亲或父亲的爱。
3、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这个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Tags:金色,教学,实录,评析